莓理安

【河北城拟24h/0:00】赠品:群内竞猜

河北城拟24h宣发稿内的人文描述一句话对应一座城市(指具体城邑,包含县城、已消失的城、已不在河北的城,答地级市无效)。

大家可以猜一猜每一句话分别对应哪一座城,将答案按序号排列后@莓理 核对,最先猜出所有城市者可找莓理点一篇文,点文将在企划结束后发布。

本次活动点文奖励最终由@G.W 获得。


迷题:

1.戎马在朔风号啸的边塞行军

2.丝弦笙箫中歌妓于大殿轻舞踮屣

3.连盏灯下,善冶美物的山国匠人雕琢精细

4.钟鼓青烟的佛灯在烈火中燃尽

5.骄兵跋扈的铁蹄扬起黄尘

6.夜街穿行,勾栏瓦肆间吟出一支元曲

7.雪香莲池中红荷微曳

8.天子渡港畔舳舻辐辏

9.重楼叠苑,山中离宫宛若塞外江南

10.长城下新雪素裹边境之门

11.途径武林的镖船偃声撤旗

12.新旧交替,冷兵与火炮交战于京畿重地

13.轰鸣作响的工厂之上乌烟遮天蔽日

14.铁路交汇之处汽笛刺破长空

15.芦荡雁飞,斜阳下冷不防一管暗枪

(*提示:从战国到近代,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

———————————————

*提示:

1.雪花大如席

2.‌学步

3.宁溺于渊

4.临漳、安阳

5.藩镇割据

6.墙头马上

7.张柔

8.靖难之役

9.七十二景

10.大好河山

11.镖不喊

12.义和团

13.洋务运动

14.山西窄轨

15.孙犁

———————————————

答案:

1.幽州

2.邯郸

3.灵寿

4.邺

5.魏博

6.真定

7.保定

8.天津

9.承德

10.张家口

11.沧州

12.廊坊

13.唐山

14.石家庄

15.安新


———————————————

解析:

1.【幽州】戎马在朔风号啸的边塞行军

提示:(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幽州都是作为国之边塞而存在的,其兵力十分强悍,将士们常年在寒风呼啸中戍边操练,与外族交战。


2.【邯郸】丝弦笙箫中歌妓于大殿轻舞踮屣

提示:(邯郸)学步。

踮屣又称“躧步”,是赵国时邯郸宫廷非常流行的一种舞蹈,这种穿着无跟小鞋而轻轻踮起脚跟而用脚尖舞蹈的动作,犹如西洋的芭蕾舞。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其中《魏都赋》中有“邯郸躧步,赵之鸣瑟”的诗句。北魏张铣注解说:“赵地,亦多美女,善行步,皆妙鼓瑟。”这里的“躧步”、“行步“都是泛指“舞步”。


3.【灵寿】连盏灯下,善冶美物的山国匠人雕琢精细

提示:(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出自《盥盘铭》:“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意思是:与其沉溺于小人之中,不如沉于深潭之中。沉于潭水之中还可以游出来,沉溺于小人之中就不可救治了。中山王墓的大鼎铭文中有引用这一名句,以示警醒。

然而虽然先祖教训如此,中山国最后还是因“溺于人”而亡国。但并非是听信奸佞小人的妄言,而是在各国强兵壮马之际大兴仁义儒学,尚儒士,喜享乐,《史记》说中山国“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民风奢靡,而军备不振。在诸侯争霸之际对形式判断不清,最终亡国理所应然。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好显岩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怠于行阵;上尊学者,下士居朝,则农夫惰于田。战士怠于行阵者,则兵弱也;农夫惰于田者,则国贫也。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中山国以“巧冶美物”著称。十五连盏铜灯,战国灯具。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国王“错”墓出土,设计精致,工艺考究,人、虎、猴、鸟、龙生动自然,妙趣横生,当时工艺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4.【邺】钟鼓青烟的佛灯在烈火中燃尽

提示:临漳、安阳。前者是现在邺城遗址所属地,临漳继承了它的疆域,后者是邺城被焚前迁民所至城市。

邺城是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有南北两城。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属魏,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曹操在此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自曹魏建都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邺城地区也是佛教文化传入较早、传播较广、影响较深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邺城佛教可谓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以及佛教古迹、遗址可考,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邺城曾一度盛行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自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诸家传统思想、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遂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邺城作为后赵、东魏、北齐都城的优势地位,佛教得到了空前繁荣,一度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和汉化佛教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杨坚企图代周之际,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讨伐,失败。杨坚迁恨于此,斩草除根,焚毁邺城,千年古都化为废墟。


5.【魏博】骄兵跋扈的铁蹄扬起黄尘

提示:藩镇割据。指唐末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驻幽州,今北京)、成德节度使(驻镇州,今正定)、魏博节度使(驻魏州,今大名)三个节度使的合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了笼络河北安史旧部,任命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拥兵十万,形同割据,与成德、范阳(卢龙)称“河朔三镇”。魏博镇曾一度作为河北三镇的首领。其最著名的特征当属牙兵。

牙兵(又称衙兵或牙军)是唐后期、五代藩镇节帅所设亲兵武装,多戍守牙城,负责侍卫节帅居宅,待遇较他军优厚,骄横难制。当时有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兵”之称。牙兵发展到最后成为了实质性影响甚至操控魏博政治的一支力量,在魏博镇时常发生牙兵杀帅、牙兵逐帅的内部动乱,而军事上也因牙兵盛行呈现出擅防怠攻的特点

(河朔三镇其实也挺有趣的,每个镇的性格都有很大差异,就像幽州在割据同时肩负着戍边的任务,兵虽少但战力强,胡化也比较深,当时的民族熔炉,后期也是唯一一个有称王野心的;而镇州采取了家镇模式,一直以来比较稳定,很少有内乱,甚至说后期偏安一隅,和中山国一脉相承的是最后也死在了享受安逸上(……)


6.【真定】夜街穿行,勾栏瓦肆间吟出一支元曲

提示:《墙头马上》是白朴在真定城时结合前代素材和当下生活的杂剧创作。白朴生于汴粱(今河南开封)。金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攻汴粱,父白华随金哀宗出奔。城破,母死于难,白朴姐弟被元好问携之归真定(今河北正定),并受其教养。

在元朝蒙古人南征铁蹄的“以战养战”政策之下,宋朝大多城邑或被屠尽、或被焚毁,唯有真定城因儒将史天泽的宽怀政策逃过一劫。在史天泽的对汉人的保护政策下,真定一时成为宋朝遗民的避风港。由于前朝士人的大量集聚,当时的真定文艺生活异常丰富,成为早期元曲、元杂剧的发源地。

《墙头马上》讲述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男问:“为谁含笑在墙头?”女答:“莫负后园今夜约。”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

该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可以说是白朴对当时压抑社会反抗的一种体现。


7.【保定】雪香莲池中红荷微曳

提示:张柔。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为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建雪香园(古莲花池)。

“雪香园”和“古莲花池”都是保定莲池的别称。莲池位于保定市中心,至今仍有莲池区。自保定元朝重建城起,莲池一路相伴走来,可谓见证了保定发展的风风雨雨。

元朝地震后莲池破落塌陷,一直到元朝灭亡也没有得到重修,明朝嘉靖年后才由历任知府自官费中出资维修。清朝保定成为直隶首府后,莲池地位随之提升。雍正十一年(1733年),时任直隶总督李卫创办“直隶书院”,址选在古莲花池。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莲花池宾馆扩建为行宫。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来此驻跸巡幸。此后莲池共有三次大规模重修扩建,使其逐渐变为珍藏古玩字画、奇珍异宝的知名园林。

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下诏裁撤行宫,将古莲花池行宫复改为宾馆。在池南宽广处扩修绎堂,开辟“校阅五营兵技”的校场。1900年10月12日,英、法、德、意四国军队包围保定,10月15日,四国侵略军将古莲花池古园珍贵文物也被劫掠一空,亭、台、楼、阁尽化灰烬。1901年秋,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重修古莲花池作为行宫御苑。1916年,直隶督军曹锟驻军保定,假借“保存文物,光大名区”的名义,在民间大肆搜刮文物古玩、花木湖石置放园中。直系战争失败后,曹氏兄弟把古莲花池的文物珍宝再度席卷一空,运回天津租界,供其无度的挥霍,这些文物后来大多被盗卖到国外。


8.【天津】天子渡港畔舳舻辐辏

提示:靖难之役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


9.【承德】重楼叠苑,山中离宫宛若塞外江南

提示:(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10.【张家口】长城下新雪素裹边境之门

提示:大好河山,是张家口大境门门楣的题字。清康熙第三次北征噶尔丹的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

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

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


11.【沧州】途径武林的镖船偃声撤旗

提示:镖不喊(沧州)。镖行规矩:“镖不喊沧”。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为什么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沧州,因沧海而得名,地处渤海之滨,历史上曾是贫瘠荒凉之处和犯人发配之所。古往今来,沧州战事频繁,民遭涂炭,非尚武不可图存。此地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隐姓埋名,传艺维生。沧州拳师在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中做出过积极贡献。沧州八极拳和劈挂拳被列入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优秀拳种之中,作为武术竞赛的规定套路,向海内外推出。


12.【廊坊】新旧交替,冷兵与火炮交战于京畿重地

提示:义和团。“廊坊大捷”,1900年6月18日,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租界。

1900年春,武清各村纷纷建起义和团坛口,义和团、红灯照活动遍及全县。武清义和团近万人在五月初十进县城举行游行示威,在关帝庙总坛口高喊“上法抵外寇,还我好河山”进行声势浩大的“树旗宣誓”。武清义和团得悉联军将经京津铁路进犯北京的情报后,即向各村坛口发去“揭帖儿”(义和团专用,相当于紧急通知)。各村坛口接帖后,火速组织团民按“帖示”指令向京津铁路聚集。武清义和团分东、西两线行动,东线为杨村火车站东,主要任务是拆毁铁路,拦截联军列车;砍断电杆,切断铁路通讯。西线为杨村西,也以拆毁铁路为主,并埋伏于铁路两侧青纱帐中,做好狙击专列准备。

联军在廊坊一带遇到了聂军及义和团的阻击,刚至天津西郊杨村,便被清军和义和团包围。聂士成命令义和团打头阵上前线冲锋,结果在八国联军的机枪下伤亡惨重,被迫掉头,但又被聂军用机枪扫射,在双方的机枪下,义和团民被杀殆尽。


13.【唐山】轰鸣作响的工厂之上乌烟遮天蔽日

提示:洋务运动。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成立并运营,标志着唐山由此开埠。

唐山由工业立市。开平矿务局采用机器开掘唐山煤矿,唐山的工业化由此发端,同时也是唐山城市化的起点。

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和唐山开埠,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工业的兴起。唐胥铁路的修筑和延伸,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兴办和扩大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唐山细绵土工厂的创办和启新洋灰公司的重建,滦州矿务局和开滦矿务总局的成立,以及电力、机械、纺织、陶瓷等工业,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唐山已形成了以开滦、铁路工厂、启新、华新纺织厂四大企业为骨干和若干中小企业滚动发展的近代工业体系。唐山是中国北方的工业摇篮之一,创造出我国近代工业史上多个“第一”。可以说,我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就是唐山由乡村发展为城市的历史进程。



14.【石家庄】铁路交汇之处汽笛刺破长空

提示:山西窄轨。山西的第一条出省铁路——正太铁路是由法国人主持修建的,为“节约开支”,法国人先是主张采用窄轨,导致无法与京汉铁路直接接轨,需在终点站下车转运。随后为了避开建造滹沱河大桥,又将铁路的起点从柳林堡南移到枕头镇(又名振头,现在的老石家庄站),从而直接促生了石家庄城市的兴起。

石家庄“因路而兴”。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1907年10月10日正太铁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石家庄城市的起点。早年的石家庄是一个以铁路转运业为主导的商业移民城镇,其主要的产业都与铁路息息相关,整个城市也是以正太、京汉两路交汇处为起点,沿路形成南北狭长东西窄短的格局。由于铁路和城市的密切关系,石家庄曾是华北近代革命思想传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近代多次有规模浩大的声援罢工活动,在华北地区承担了特殊的政治职能。


15.【安新】芦荡雁飞,斜阳下冷不防一管暗枪

提示:孙犁。1946年至1947年间和1972年,孙犁创作了《白洋淀纪事》、《白洋淀之曲》、《荷花淀》等一系列取材于白洋淀的作品,并由此开创了以孙犁创作风格为代表的“荷花淀”文学流派。安新县立有“孙犁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队伍——雁翎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白洋淀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县境内。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渔村蟹舍之间,港叉交错,芦苇遍布,便于隐蔽、周旋。雁翎队屡次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留下了百姓津津乐道的抗日英雄传说。

孙犁的《荷花淀》即取材于白洋淀,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我国现代小说著名流派——“荷花淀”派。


评论
热度(4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莓理安 | Powered by LOFTER